肠易激综合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屠城时,是每个人都要找出来处死吗
TUhjnbcbe - 2023/5/20 19:18:00

提示:本文为付费专栏内的文章,前三分之一免费阅读。

解锁后可阅读专栏内全部文章。

(历史科普文,不编不暴不水,以史为鉴,反对战争)

从公元前年至公元年,五千年的世界史中,世界上共发生了次可记载下来的战争。

这其中,只有年是和平年代。

在中国,《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屠城的记载比比皆是,其中,要数东汉的开国将领耿弇杀人最多。

“屠城”是战胜者对战败方进行的一种不分*民的大屠杀。

堆积成山的头颅,被活埋的无辜,被钉在木板上当众奸淫的妇女,鲜血淋漓、惨绝人寰的集体杀戮。

从战国与秦汉时期,便开始有了屠城的记录。虽时隔千百年,读来仍血腥四溢,令人惊惧。

被戴上枷锁的太平天国女兵

屠城是每个人都要找出来处死吗?

如果早晚都是个死,为什么不奋起反抗呢?

如果屠城的目的是灭绝对手,

那为什么不用炮轰、不用火攻,而是要把人一个个地杀死呢?

为了单纯的泄愤?为了彻底摧毁对手的战争潜力?

不一定,还有各种原因催发出的“人性中的极恶”。

本文还原三个江南富庶之城的被屠经过,从中一探究竟。

一捻*屠清江浦

清朝咸丰十年,也就是年,江北,清江浦。

春节刚过,这个大运河沿岸的商业重镇便开始人心惶惶,谣言四起:红毛绿眼的捻*要打进城了!他们专吃孩童,会把小孩倒提在手,两手一撕,便将孩子扯成两瓣,生吞活剥!

紧接着,城内依次出现怪异现象,越传越邪乎,令人觉得是大难将至前的预兆。

大运河中有巨蟒盘于水中,昂首出水,经清江闸口游过,随流东下。

小犬在县城衙门的大门口哀鸣,那声音就像一个妇人在呜呜地哭。

很多人家的狗莫名其妙狂吠,鸡早上不打鸣,变成晚上打鸣了!

更有甚者,说看到了南长街上有个妇人,走到街中心的时候,忽然解开了衣服,露出一对漆黑放光、巨大如瓜的双乳,还没等老百姓弄明白怎么回事儿,就把衣服脱光,跳河自尽了。

百姓们惊慌失措,寝食难安,这一切的怪相皆因残暴地捻*要攻城了!据说他们已经把周边的十几个县都占领了!

捻*是干嘛的?

是大灾之年,活跃于皖、苏、鲁、豫四省部分地区的反清农民武装势力,与太平天国遥相呼应。

为什么叫捻*?

是因为这帮流寇势力一路起义,不断地向乡民募捐香油钱,声称是要购买油捻纸。后来,干脆明目张胆地恐吓取财、勒索、以至烧杀抢夺,像红毛夜叉般凶狠。

因此,百姓称呼他们为红毛捻子,或捻*,清廷官方称他们为捻匪。

清江浦是大运河上的明珠,是捻*必经之地,也是他们眼里的一块肥肉。

捻*真来了吗?来了!

这一天,他们蜂拥而至,对清江浦发起了疾风暴雨式的进攻。

城北门、西门、东门,相继被攻破。

而此时官老爷们在干嘛?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竟然在一起宴游看戏,得知大难临头后,仓皇逃逸。

清江浦沦陷,血腥风雨席卷全城。

在被攻城之前,清江浦就没有防备吗?

有,但没啥用。

当时清廷腐败成风,官员无所作为,仅有三种方式抵抗:

一是靠运河守*的大炮轰击强渡运河的捻*,可是捻*人数太多了,竟然有三四万人!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马上就扑了上前。

捻*有无数弓箭射去火箭,城上顿时失守,成了火海。

二是靠城门前设置的火药桶,虽炸死了一些捻*,但还是架不住人多,乌央乌央地往前压进。

三是靠城里的守*。但有多少人呢?只有六七百名!还不是职业*人,是管理漕粮、漕盐的民间团体武装。

真可谓是以卵击石!

捻*破城后,一彪人马在城中内应的引导下,直扑城内各官府衙门。

淮海道台吴葆晋是武官出身,算个有骨气的官儿,他不跑也不藏,带领副将亲兵负隅顽抗,却被逼得步步后退,被捻*堵到了道台衙门里。

吴葆晋手持洋枪打死两名冲在最前头的捻*,但这几枪根本起不到什么反抗的作用,一会子弹就打没了,瞬间他就被乱枪射死,胸部烂得像马蜂窝一般。

他的副将身负重伤后,头部中弹,顿时脑浆迸裂倒地。

还没等死透,立即有人上前,把头给割掉了。

为什么要割头?还不是为了钱和权?

这规矩打秦国时就传下来了,商鞅建议*士按战斗中斩获敌人头颅的多少授爵;就算是不能升官,也能提头去领赏。

余下兵勇弃械投降,但皆被乱刀砍死,无一存活。

捻*不会给他们一线生机,否则很有可能再抄起家伙干起来,不如直接杀死了事。

呐喊声,厮杀声,响彻全城,城里的零星抵抗起不到任何作用。

城里守*和官员或被乱刀戳死,或被开膛破肚,或被全家灭门。

捻*一路势如破竹,如砍瓜切菜般完成了对“敌*”的剿灭,但他们没走。

在胜利的亢奋和百姓毫无抵抗的刺激下,他们在当晚开始了惨绝人寰的恶行:屠城!杀死全部老百姓!

捻*杀人上瘾了?

不是,就算是嗜杀者,也不会拿几万人“过瘾”。

掠夺,才是捻*真正的目的。

如今的城墙

三四万人灭绝一城百姓是什么样的场景?

屠戮、强奸、抢劫、焚烧。

那一晚,清江浦变成了人间炼狱。

捻*闯入民宅,荼*百姓,手起刀落,血光四溅。

直接把人杀了再搜刮他们家的值钱物品,比直接争抢容易多了。

喊杀声、哀嚎声、呼救声、惨叫声,响彻全城。

如同之前传言中说得一样,两岁孩童被倒提,两腿被撕开,顿成两瓣。

正在娘亲胸前吃奶的孩子被摔死,老弱被一一开膛,肠子流了遍地。

男人们被赶出家门,辫子缠着辫子,排队押走,又被齐齐砍掉头颅,头颅串成了一串,悬挂在城门。

捻*为什么要这样穷凶极恶,做出如饿*夜叉般的恶行?

是因为他们变态、以此为乐?

并不是,这等恐怖行径会塑造捻*的恶名、威名,让清廷和更多的百姓对他们产生惧怕,产生不战而退的胆怯。

再加上捻*攻城之前,城里内应散播的谣言,老百姓们已经没了抵御的心气儿了。

那城中百姓明知要遭遇劫难,为什么不跑?

农耕社会,没了土地就是出去流浪。周边地区都已经遭遇了荼*,往哪跑?一旦刚出城就被截杀了呢?

当晚,商户、钱庄,酒楼,被洗劫一空。

女人们被强暴、蹂躏,抗争者被乱刀捅死。

为了不被奸淫,很多女人在捻子闯进家门之前,自焚、上吊、跳水,有的还带着闺女和姐妹。

有人怕死不成,或被死后侮辱,还提前抓花了自己的脸。

有的一家人为了不被虐杀,而集体自杀……

整个晚上,杀戮没有停止,街巷被死尸塞满,地上的鲜血多到黏鞋底。

清江浦遭遇了灭顶之灾。

捻*中的火箭手,持弓箭引火种,四处放箭点火。

寒风呼啸下,火苗冲天而起,快速蔓延,楼宇亭阁具被焚烧,繁华的十里长街被大火吞噬,不多时,整座城都燃烧了起来,火光映天。

这正是捻*要达到的屠城效果:彻底摧毁,片瓦不留。

第二天,捻*在搜索遗漏时,竟发现河督衙门里一有个穿着朝服的官员,手持官印,端坐堂上。

捻*小头目喝道:“何人是也?”

只见那人高举官印,厉声答道:“宿南通判沈鸿也!”

捻*对清廷官员的痛恨太强烈了,逮到个不怕死的“漏网之鱼”,愤怒冲上,乱刀砍向沈鸿,挣扎中,沈鸿高声咒骂,但很快就被活剐、肢解了。

捻*为何如此痛恨官吏?原因我们等会儿再说。

清江浦的大火持续了三天才熄灭,焦烟中死尸遍地,城中繁华皆成灰烬。

捻*这才继续前行,又连续攻占各地十三天才停止杀戮,返回老巢。

当时太平天国在南京、桐城、全州等地屠城时,号称“无论官民兵勇,老幼男女,一概不留”,但比起捻*在清江浦的屠城恐是小巫见大巫。

这座几百年历史的老城,经此一劫后一蹶不振,直到建国后70年代才恢复往昔的繁华。

为何捻*的气焰比太平天国还要嚣张,残暴程度更加恶劣?

原因来自于这股武装势力的构成,和他们起义的目的。

就在此次屠城的九年前,*河决堤,造成了“建瓴直下十数州,蚩蚩百万生鱼头。活人竞死死人走,浮尸浮柩多于舟”的惨状。

而第二年,皖北大旱了,颗粒无收。

这就结束了吗?还没完,蝗灾又来了。

整个淮河流域的飞蝗之多,蔽日遮天,瘟疫也开始肆虐。

在这种状况下,底层的官吏们苛捐杂税照收不误,可是老百姓们已经穷得一无所有了,可怕的饥荒开始了。

为了活命,人们开始寻找一切可以吃的东西。树叶、草根甚至树皮,都成了人们争抢的食物,然而还是不够吃。

灾荒中无家可归的人

怎么办?

为了活命,有些人开始卖孩子以换取食物。还有的人家杀死女婴,以获取男丁的生存机会。

老弱病残和妇女,支撑不住倒下了,大批没钱又饥饿又仇富的男人们还想活下去。

于是揭竿而起,组成武装势力,一边反清,一面四处流窜,打家劫舍。

因此,这些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男人,压根没打算建立什么*权,对官吏是满腔仇恨。

他们是为了饭,为了钱,为了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而失去了人性。

正是如此,当他们一路起义,直扑到江北重镇、漕盐重地的清江浦时,发现这个夯土围起来的土城中,百姓富足安康,自然不惜屠戮同类,像蝗虫一样洗劫全城。

这样既有钱财,又有了女人。

捻*不是正规*队,就没有什么*纪*规,是妥妥的“流寇”。

他们早先连辎重都没有,打到哪里就住到哪里、吃到哪里,虽然后期有了总盟主,但手下的各分支也都是基本独立的状态。

杀人是掠夺时最省力的办法,抢完就走,管你什么后续的报复、镇压,都不在乎,老子有钱了就行。

除了自己有钱,还可以解决*饷后勤补给。拿下清江浦,也是为接下来的攻城略地做好储备。

所以在攻城时,捻*根本不需要鼓劲儿,全是自发的冲锋,如同敢死队般杀将开来。

这就是史上捻*“打清江、破淮城”的过程。

三年后,捻*的一支20万大*,被清*将领曾格林沁的2万主力灭掉,只剩20几人。

捻*盟主张乐行和儿子、义子,被实施剐刑。

被刀一片片剐掉肉时,你猜张乐行对儿子喊了什么?

他竟然很有骨气地冲儿子大喊:“不许喊疼!”

不知那时,他有没有想到被捻*生吞活剥过的无辜百姓们。

(本专栏中酷刑篇里有详细记载)

二嘉定三屠

还有的老百姓,是为了不屈而以死抗争,导致被屠。

明末清初,中国的人口因改朝换代而下降得厉害。

清*入关后,在汾州、平海、昆山、扬州、嘉定、南昌、江阴、金华等不下十几个地区实行了屠城,形成了“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的惨状。

其中以“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最为知名和惨烈。

由于“扬州十日”的文献记载的单一性与不确定性,我们来说说发生在嘉定城里,那场触目惊心的屠杀事件。

清*旧照

年七月初四,嘉定城。

这天清晨,大雨滂沱,死守嘉定城的乡兵们已经在饮食将绝的状态下坚守了三个昼夜,心力交瘁,体力不支。

突然,轰隆的炮声传来,清*攻城了,嘉定城要破了!

城里守城*民除了一些自备武器,基本只能徒手抗敌。

全城百姓嚎啕不绝,他们知道,马上就要大难临头了!

就在一个月前,刚入关不久的清*颁布了“剃发令”,实行满汉通俗*策。

但剃发易服对当时的汉人而言,心理上是难以承受的。因为自古奉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剪掉。

这是千年以来形成的伦理观,也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剃发不仅有违传统,也被视为侮辱。

清代的剃发摊子

因此这项*策不仅遭到了传统知识分子抵制,也激怒了下层民众,特别是文风很盛、知书达礼的江南一带,抵制更为激烈。

嘉定百姓拒不从命,本想在知县钱默的带领下抗清保城的,但是钱知县被清*威势吓破了胆跑了。

最终百姓们在明朝进士、著名乡绅侯峒曾的带领下反击清*,清廷得知后,立即派吴淞总兵李成栋领兵来攻。

双方进行了数次交战,但乡兵都是临时组织起来的少量农民,怎么能敌得过装备精良身经百战的清兵。

直到七月初四的清晨,嘉定失守。

瞬间,大批清*从城东门破城涌入。

城楼上,侯峒曾仍在坐镇,他的两个儿子见势头不好,高声疾呼:“事到临头,该怎么办?”

侯峒曾叹道:“死有何惧?可是我恨啊,恨的是全城百姓会惨遭屠戮!”

侯峒曾令两个儿子赶紧离去,但兄弟俩刚走几步,又舍不得老父亲,转身回来抱头痛哭。

他们知道,老父亲马上面对的将会是什么!

可是侯峒曾见状怒声喝道:“我是为国而死,你们的祖母还在世,你们应当替我尽孝,不要留恋!”

两个儿子仰天长嚎,挥泪离去。

侯峒曾眼看大势已去,奋身投入宣家池中打算自尽,会水的他没能成功,又命令亲兵强按自己的头入水溺死自己,又没成功,还想尝试,已经来不及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屠城时,是每个人都要找出来处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