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文坛,群星云集
安史之乱之后,历史进入中唐时期,尽管藩镇割据,大唐国力渐弱,北方时常战乱,然而这一时期大唐文坛群星荟萃,诞生了许多至今大家耳熟能详的诗人文学家。白居易就是其中的一位。公元年,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年出生。同年出生的还有至今每个中国小孩最熟悉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作者李绅。历史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千百年来,描写农民辛苦劳作最好的一首诗《悯农》的作者本人后来发达后虽然官至宰相,却生活骄奢,滥用淫威,死后被定为酷吏,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惩罚,被百姓唾弃。次年公元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出生。韩愈出生于公元年,比白居易等早了几年,拔得唐宋八大家的头筹,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公元年,元稹出生。元稹是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官至宰相。元稹是白居易一生的挚友,与白居易诗词唱和最多。
少年成名
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书香门第。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是当时徐州彭城县令,后因战功升任徐州别驾,白居易的外公和叔叔也都做过县令,白居易家学渊博,从小耳熟目染学习诗书。由于担心军阀割据战乱频发,为了延续香火,白居易十二岁,他父亲便安排他到千里之外投靠他远在宣州溧水(今南京)当县令的叔父白季康。白居易从小聪明好学,善于作诗,叔父对他疼爱有加。在叔父家住了二三年,十四五岁时,在叔父资助下,白居易只身游历苏杭。一日当他漫游到苏州府学堂,白居易深深被学堂吸引。本打算在苏州学府求学几年,考虑到学费昂贵,他叔父虽为县令,薪俸微博,平日衣食全靠叔父供给,再供他上学也必然吃力,白居易不得不放弃苏州学堂求学的打算。苏杭自古富庶之地,江南才子云集,与白居易同年出生的著名文学家刘禹锡,当时也正在苏州学府学习,虽然只有15岁,刘禹锡已经名满江南。一个偶然机会他读到少年刘禹锡写的《学阮公体》。
《学阮公体》
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
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
白居易惊羡不已。白居易渴望结交大名鼎鼎的江南才子刘禹锡,然而想到自己流浪江南,无法高攀苏州学府的才子。思来想去,始终鼓不起勇气去会刘禹锡。
转眼到了十六岁,白居易只身来到唐朝首都长安想求取功名。到了长安,白居易到处拜访京城名士。而当时京城的文士中,名声最响的当属著作郎顾况。顾况是当时享有盛名的诗人,又是宰相李沁的好友。顾况一向高傲,想求他的人很多。经过层层举荐,白居易终于得到了拜访顾况的机会。为了引起重视,白居易把诗集重新编了一遍,把他认为最得意的作品放在最前面。刚见到这个远道而来初出茅庐的寒门少年,顾况刚开始有点瞧不起。顾况好心劝白居易:“小朋友,京城米贵呀,房租也贵呀,想当北漂不容易呀,建议你还是早日回家吧,想在京城混不容易呀。”白居易回答:“想要用诗歌换斗米,在京城安顿下来。”顾况不屑地说:“你的诗文恐怕一粒米也换不到吧!你的诗人拿来我看看。”白居易恭敬地递上诗文,顾况接过诗集翻了起来,他看到第一篇《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顾况不由拍大腿竖起大拇指惊叫起来:“好诗好诗呀!天才呀!”从此白居易和顾况成为好朋友,顾况把白居易的诗歌推荐给京城的文人士子传阅。白居易慢慢在京城有了名气。
由于白居易写得一手漂亮书法,又有诗名在外,他很快在皇宫外的一条繁华大街上谋了一个帮人代写书信的职业。有了微薄的收入,他在一处牲口交易市场租了一个简陋的房子安顿下来。闲暇之余,游历京城,有一次来到巍峨的皇宫外,他突然想到了风华绝代的王昭君,有感而发,写下了《王昭君二首》
《王昭君二首》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这二首诗很快在京城广为传播,并被歌女谱曲传唱。白居易在京城诗名大振,他的不少诗歌被人争相传诵,人们都以一睹这个天才少年为荣。
白居易虽然少年得志,在京城声名远扬,但是这些并没有改变他的生存条件,他依然只能租住在京城贫民窟,穷困潦倒,有时甚至生病都没钱治病。尽管白居易到处拜访达官贵人,想在京城谋就功名,但是还是处处碰壁。一年多过去,白居易渐渐明白,想要在京城谋得一官半职,光靠诗歌上的名声远远不够,必须走科举考试之路才能取得功名走上仕途。正巧这时他父亲来信要他回家,原来他家中经济日渐拮据,已经不能供养他在京城的花费,于是白居易告别京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人身边。
成名后十年却令人大跌眼镜
年少京城成名后,白居易回到了家乡父母身边。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接下来的十年除了勤奋读书,努力作诗,白居易却一事无成。由于他父亲薪俸微博,白居易没有到正规学堂读书,没有去参加科举考试。五六年后他父亲又去世,白居易生活失去依靠,生活窘迫。到了二十七岁,白居易发现自己一事无成,生存困难,许多时候家庭甚至到了需要依靠举债度日。而和他同年出生的刘禹锡,二十一岁已经高中进士,取得功名。晚他一年出生的柳宗元则二十岁就高中进士。生活所迫,到了二十七岁,白居易不得不厚着脸皮再次到宣州去投靠他叔父。
一跃龙门,金榜题名
到了宣州,白居易叔父指点他走科举之路参加科举考试。后来经他叔父推荐,白居易在宣州参加贡试,取得了“乡贡”资格。宣州刺史崔衍赏识白居易的才华,推荐他去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二十九岁,白居易再次前往京城参加进士考试。这次再次踏进京城距离他少年时期第一次进京,一晃已经十三年过去。这次考试,白居易在全国三千多学子中脱颖而出,高中进士。这次中进士仅仅十七人。中进士后白居易被授予官职九品的秘书省校书郎,之后二年白居易又参加二次考试,均高中,成就古代读书人最为荣耀的三登科第,堪称学霸中的学霸。
村干部的惊世之作
三登科第后,三十二岁的白居易被大唐授予周至县县令的官职。周至县距离京城长安一百三十里,属于长安管辖。对于一个三登科第的大唐学霸来说,白居易对这个官职颇感失意。与白居易同时登第元稹被授予左拾遗,成为皇帝近臣。作为大唐县令,平时经常需要拜迎长官,鞭挞百姓,逼税索赋,白居易天生正直,对这样的工作很是厌烦,感觉身心疲惫,然而他还是尽职尽责,尽量把工作做好。在周至当县令三年,白居易和当地一批文人雅士成为好朋友。有一次一批朋友聚会,大家开怀畅饮之后,带着酒兴,大家纷纷请白居易这个大唐才子写诗,一展才华。由于杨贵妃丧命的马嵬坡距离周至不远,当时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周至广为流传。白居易便决定以杨贵妃为主题,写一首诗。于是,千古绝唱《长恨歌》横空出世。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很快传遍京城,传遍大唐全国。大江南北,上至皇亲贵族,下至天下学子歌妓,大家无不争相传诵。白居易的名声如日中天,天下无人不识白居易。连大唐宪宗皇帝都被《长恨歌》惊动。有一日,唐宪宗和众妃子闲聊,众妃子都眉飞色舞地聊起白居易的诗歌,唐宪宗说:“朕观白诗,有种扣人心弦的力量,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喜欢,朕也不例外。”于是宪宗皇帝找来白居易所有诗集认真研读,深深被白居易悲天悯人的情怀和风流婉转的情思打动。于是宪宗皇帝急忙招白居易回长安,破格提拔为翰林学士。当时的翰林院可以说是宰相摇篮,白居易翰林院的五位同事后来都做过宰相。进入翰林院不久,白居易翰林院的好友都戏称他为白衣卿相。当县令仅仅三年,白居易凭借一首《长恨歌》被皇帝赏识破格提拔直接进入翰林院,可谓青云直上,一步登天。这时白居易年仅三十六岁。第二年白居易拜授左拾遗。翰林学士和左拾遗都是随侍皇帝,是皇帝身边近臣。由于白居易性格性格刚正不阿,不平则鸣,经常拂逆圣意,几年后宪宗皇帝也对白居易日渐疏远。七年后,藩镇李师道派刺客到京城刺杀了主张讨伐吴济元的宰相武元衡。由于从小对藩镇割据深恶痛觉,白居易第一个跳出来主张讨伐藩镇。然而由于官职较小,宪宗皇帝对他也逐渐厌恶,当时朝廷主和派在朝堂之上对白居易群起而攻,很快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当时的江州是现在的江西九江。尽管当地刺史仰慕白居易的才华,对他照顾有加,然而司马是个闲职没有实权,薪俸微博,白居易在江州四年,过着拮据清贫的生活。然而学霸终归是学霸,在江州,白居易又创作了一首惊艳绝世的作品《琵琶行》,再度夺得桂冠诗人的美誉。四年后白居易通过给宰相写信,升任忠州刺史。忠州当时虽然只是下州,属于贫穷之地,人口只有六千,然而白居易对这次升迁很满意。到了忠州白居易终于过上了小康的生活。二年后宪宗皇帝驾崩。太监集团拥立新皇帝穆宗即位,新皇帝穆宗对白居易很赏识。白居易通过昔日翰林院好友的关系调回京城。不久白居易升任主客郎中,负责起草圣旨,没过多久,白居易又封正二品上柱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回到京城,48岁的白居易官居要职,每天门庭若市,车水马龙,朝中重臣争相拉拢。然而当时朝中重臣主要分为二派,互相争斗,朋党之争非常严重,白居易始终保持中立,但是二边许多都是他的亲朋好友,白居易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后来不久又发生了科考舞弊,皇帝下令重考,由白居易主持重考。舞弊考生牵涉到许多朝中重臣,而且许多都是白居易的亲朋好友甚至恩人。经过激烈思想斗争,白居易不惜得罪亲朋好友,不惜背负忘恩负义的骂名,白居易不忘初心,选择公平公正主持科举考试。
白居易为官几十年,虽然几经沉浮,然而始终不忘初心。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却又不落俗套,富有艺术感染力。他的许多作品深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为普通老百姓的艰苦生活高声呐喊。《卖炭翁》、《观刈麦》、《轻肥》、《上阳白发人》、《琵琶行》等许多优秀作品都反映白居易始终不忘初心,关心百姓疾苦。
尽管仕途顺畅,白居易对朝中争斗深感厌烦,为了远离纷争,白居易自己请求外放,远离朝廷。二年后,白居易如愿以偿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当时的杭州有十万户,人口五十万,是个富庶之地。三年后,白居易又调任苏州刺史。五十五岁,白居易感觉自己年纪大了,主动提出辞职,后以太子宾客身份隐退洛阳。
74岁,白居易去世。去世后,新皇帝唐宣宗写诗吊祭白居易: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宣宗对白居易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唐宣宗是晚唐最有为的皇帝,在位十三年,创造了大中之治的辉煌,被称为“小太宗”。宣宗之后几个皇帝却骄奢无能,宦官控制朝政,五十年后唐朝便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