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宿便,清肠毒”、“排出毒素,一身轻松”之类的话,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无数次了,这其实给那些便秘、痔疮的人带来了很大困扰,本来这两个疾病本身就已经够尴尬、够难以启齿、够折磨人了,再加上“排不出毒素”这一罪名,心理负担越来越大,很可能便秘和痔疮都越来越治不好,甚至更严重了。
要知道,我们的肠胃和心灵实际上是相通的,专业一点来说,就是我们的胃肠道健康与精神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就拿发病机制不明的肠易激综合征以及功能性胃肠病这两种疾病来说,目前比较被认同的诱因就是精神心理障碍与肠道感染,心情持续低落、生活中遇到什么大变故、过度焦虑暴躁等,都会诱发这两种疾病。
所以说,像便秘、痔疮之类的患者,在排便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放松,平时生活和饮食等更不能给自己徒增烦恼,不要把这些疾病当成什么大事或羞愧之事,这样才能有利于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宿便”和“排毒”是怎么回事。
首先要从便便的形成说起。我们吃进的食物,要先花6-10小时经过胃、小肠的消化吸收后,剩余的部分进入结肠,在里面缓慢的前行,同时还有大量的水和一些电解质在这里吸收,这个过程需要大概20个小时,然后再到达直肠,成为成型的软便,当这些软便在直肠内积存超过一定体积时,就会产生便意,此时如果条件允许,就可以如厕排便了。
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正常人都会下意识地“憋便”,本来完成排便动作需要多种神经反射和肌群动作的配合,比排尿复杂的多,所以憋便就要比憋尿要容易一些,没达到那么多条件,便便是不会被顺利排出来的。不管你憋了多少天,或者多少天没排出便来,被“憋”起来的便便当然是停留在肠管里,其中包含的水分会被肠管吸收,从而导致粪便硬结,使你下次想排便时不再那么容易排出来,而且还容易引发便秘。
再回到刚开始便便形成那里,我们可以粗略的算算,从食物进入口中直到最后变成便便,大概需要30个小时,比如今天吃的晚饭,正常情况下要到后天早晨才能排出来,如果非要加入“宿便”这个概念的话,那么所有人的便便就都是宿便了,而且要隔两宿。至于宿便有没有18斤那么多,大家可以去消化科医生那里,看他在做肠镜时,那些病人在被清洁肠道之后,有没有一下子轻了18斤。亲身经历过的人肯定明白,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此外,积存在体内尚未排出的便便,无非只有其中的水和电解质会被肠道再吸收,水就是平时喝下肚的水,电解质就是正常溶解在水里的盐等物质,人体要是缺了它反而不能正常运转了,还会生病,所以并没有什么毒素藏在体内,更没有排毒这一说了。
最后,目前为了“排毒”,不少人会接受某些美容机构提出的肠道水疗之类的处理,其实这些过程本质上就是灌肠,向直肠内灌满液体,让直肠以为又该排便了,然后就像大脑传递排便信号,使人产生便意,从而提前启动排便过程,所以实际上就是对直肠和大脑的一种欺骗,这就会跟“狼来了”那个故事的结局一样,最后直肠的敏感性越来越低,导致你在正常情况下更不容易排出便来,只有被灌肠了才会有便意,这可比便秘要麻烦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