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研究者们对肠道微生态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数据证明肠道菌群不仅与肠道健康息息相关,更与各类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抑郁症等疾病直接相关。
回顾年,肠道菌群与相关疾病的研究成果数据可谓是硕果累累。本文对近年肠道菌群与疾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供大家参考~
01
Science:肠道菌群可干预2型糖尿病的进展。
DOI:10./science.aao有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发现二者的菌群丰度与组成存在着明显差异:与健康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有害菌增多而有益菌减少、肠道微生态处于失衡状态。肠道菌群成为了目前糖尿病治疗研究的新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赵立平教授带领其团队进一步证实肠道菌群干预糖尿病的作用,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Gutbacteriaselectivelypromotedbydietaryfibersalleviatetype2diabetes》并提出: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与短链脂肪酸(SCFA)缺乏有关。由某些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产生菌)代谢膳食纤维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以改善血糖指标、干预2型糖尿病的进展。
02
Immunity:健康的肠道菌群能够延缓衰老?
DOI:10./j.immuni..09.人类的终极追求便是健康长寿,想要健康长寿,延缓各个器官组织的衰老是核心。肠道是被我们忽视的重要器官,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失衡将诱发宿主机体出现共生失调,这与一系列慢性疾病有关,甚至会缩短机体的寿命。
《Immunity》上的研究论文通过动物实验阐明了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出现问题后如何诱发宿主机体发生共生失调,从而促进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反向推理,只要调节肠道菌群的健康平衡,也许可以达到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
03
肠道菌群或与高血压和抑郁症发生直接相关
在美国心脏协会年高血压科学会议上,来自佛罗里达大学的科学家们报告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发现: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联合抑郁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存在一定差异。
研究者BruceR.Stevens表示:肠道微生态与机体以及大脑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影响高血压和抑郁症的潜在发病风险。基于现有研究,学者正在开拓高血压、抑郁症治疗的新方向即,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干预高血压、抑郁症的治疗。
04
肠道菌群为抑郁症治疗提供新思路
DOI:10./s---xNatureMicrobiology上发布的文献《Theneuroactivepotentialofthehumangutmicrobiotainqualityoflifeanddepression》中讨论了抑郁症与肠道菌群的微妙关系。
本研究采用16sRNA测序、宏基因组测序以及短链脂肪酸的气质色谱分析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多个抑郁症及对照组样本,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中缺乏产丁酸的粪球菌属和小杆菌属。
该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或可影响中枢神经,进而影响抑郁及生活质量。调节肠道菌群成为抑郁症治疗的新方向。
05
Science:菌群移植能够逆转PD-1无效困境
DOI:10./science.abb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医学中心GalMarkel教授的研究小组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论文《Fecalmicrobiotatransplantpromotesresponseinimmunotherapy-refractorymelanomapatients》证实:接受粪菌移植(FMT)可逆转部分患者对PD-1疗法无响应的情况。即,粪菌移植可以助力癌症治疗。
该实验初步说明,对PD-1疗法无响应的患者在接受了“有益”粪菌移植后可重新对PD-1疗法有反应,这也是通过粪菌移植对抗PD-1疗法耐药性的新尝试。
06
研究者发现肠道菌群影响肠易激综合征的新机制
DOI:10./j.gastro..07.近年来的研究综合显示:肠道菌群失衡可以引起肠道黏膜屏障损伤、肠黏膜免疫机制紊乱、肠道代谢紊乱及影响脑-肠轴等方面促进IBS的发生发展。
研究者对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行研究分析发现:IBS症状的产生和持续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主要表现为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受损(B/E值降低)、肠道微生物总体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普遍降低、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属数量增加、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减少、腹泻型IBS(IBS-D)较便秘型IBS(IBS-C)患者肠道微生物构成和数量变化更大。
Gastroenterology上发布的新文章:GutMicrobiotaAlterVisceralPainSensationandInflammationviaModulationofSynthesisofResolvinD1inColonicTuftCells中,研究者提出了肠道菌群影响肠易激综合征腹痛的新机制,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肠道菌群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并为菌群移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基础。
07
Nature:首次揭示肠道菌群影响机体免疫力的机制
DOI:10./s---7肠道中数以亿万计的细菌群落不仅掌控着机体摄入食物的消化吸收,更从多方面影响机体新陈代谢、免疫反应甚至神经反应。
年7月,哈佛医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Akkermansiamuciniphilaphospholipidinduceshomeostaticimmuneresponses的最新研究,分析了肠道菌群影响机体免疫反应的作用机制。
该研究首次将一种重要的肠道细菌及其效应分子、信号通路,以及生物学表型连接了起来,为开发利用肠道细菌调节免疫系统和抗疾病能力的药物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08
Nature:肠道微生物可能会影响ALS的进程
DOI:10./s---5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进行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统称肠道微生物群)可能会影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进程,也被称为卢伽雷氏症。研究人员发现,小鼠接受了某些肠道微生物株或已知由这些微生物分泌的物质后,一种类似ALS的疾病进展变慢,初步结果表明,该菌群调节功能的发现可能适用于ALS患者,相关研究成果在Nature上发布。
"我们长期以来的科学和医学目标是阐明微生物群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而大脑是一个迷人的新领域,"免疫学教授EranElinav说道。他的团队与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数学系的EranSegal教授一起进行了这项研究。Segal解释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群影响大脑功能和疾病,我们想研究它在ALS中的潜在作用。"
总结
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仍在不断积累中,我们也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