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专家多项肠癌初筛新技术,可提高肠癌早诊率
TUhjnbcbe - 2020/11/27 17:00:00

11月7日上午,在“第七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会议上,中山六院副院长吴小剑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吴小剑介绍,肠镜检查是结直肠肿瘤筛查的金标准,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肠镜用于肠癌筛查的顺应性很低,近年来出现的各项肠癌初筛新技术,对提高我国消化道肿瘤的早诊率会做出贡献。

吴小剑

多项初筛新技术可提高肠癌早诊率

羊城晚报:这两年我们在推进消化道肿瘤早期发现,筛查上做了哪些工作?

吴小剑:消化道肿瘤特别是肠癌,由于一般会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腺瘤恶变过程,一般来说一个消化道腺瘤进展为癌大约需要10年,这为早期筛查提供一个良好的窗口期。而且,在内镜检查时发现了息肉,可以在内镜下进行切除,从而有效阻断了腺瘤恶变的进程。可以说,消化道肿瘤是最适合进行早期筛查的肿瘤。我国消化道肿瘤整体治疗效果不如西方国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早诊率低。

我国最早开展结直肠癌筛查工作的是浙江大医院的郑树教授团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在浙江海宁和嘉善两地开展了艰苦的筛查工作。近年来,全国各地都陆续开设了肠癌筛查现场,而且多个协会也陆续制定了肠癌筛查方面的专家共识。我们兰平教授团队于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和干预技术研究”,并在广州、上海和天津等地进行筛查研究。

肠镜检查是结直肠肿瘤筛查的金标准,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肠镜用于肠癌筛查的顺应性很低。我们项目团队研发的“SDC2粪便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一种初筛手段,较为精准地筛选出高危人群去进行肠镜检查,这不仅可以缓解我国紧张肠镜医疗资源,而且能提高人群筛查的依从性。该试剂盒已被我国CFDA批准用于肠癌筛查。

另外,国内不少单位也尝试将AI技术应用于肠镜检查中,可一定程度提高腺瘤检出率。我们这几年评选出的“十佳消化道领域临床研究”中,就有多项是关于AI技术在腺瘤检测中的应用。

手术在根治的前提下更注重术后生活质量

羊城晚报:这两年消化道肿瘤外科领域有哪些突破和进展?

吴小剑:消化道肿瘤外科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大多术式已基本定型,手术方式上已很难有重大突破,而手术的微创化发展很快,如腹腔镜、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等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消化道肿瘤患者,这些微创技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已得到了明确证实,其远期疗效和适应证随着多中心RCT临床研究的开展也日益被肯定。从而进一步推动微创手术在消化道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肿瘤患者的年轻化和综合治疗水平提升带来的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对术后生活质量有了更多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家多项肠癌初筛新技术,可提高肠癌早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