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指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春夏之季需要补养人体之阳气,以驱散寒邪,扶正补虚。三伏灸通常指在三伏天采用艾灸的方法预防疾病及改善复发,这也是冬病夏治常用的治疗方法。三伏天是一年中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在此时艾灸治疗可以激发脏腑经气,祛除体内沉积之寒气,调整人体阴阳平衡。
三伏灸简介
三伏灸中最常用的是督脉灸、雷火灸等。督脉灸从传统“长蛇灸”改进而来,其能特异性地灸治督脉及背俞穴。督脉及背俞穴属阳,其中督脉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统领一身之阳气。督脉灸时将生姜、艾绒依次置于背部督脉,点燃艾绒后热量可渗透到督脉皮肤并沿脊柱上下传导,以此补阳气之不足,达到阴平阳秘,治病防病的效果。对于脊柱相关疾病、四肢关节冷痛、哮喘、慢性肠炎等多系统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雷火灸源自古法“雷火神针”,运用特制的药艾条灸治皮肤,起到温经活络、散寒驱邪的效果。对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炎等病也具有较好的疗效。
三伏灸适应症
中医属虚证、寒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气短乏力,喜温喜暖等。艾灸可以补益人体之阳气,补助人体之正气,驱散寒邪。
(1)骨关节系统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背部肌筋膜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产后关节痛等。
(2)呼吸系统: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
(3)消化系统: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
(4)过敏性疾病:荨麻疹、湿疹、皮炎等。
(5)畏寒怕风、体虚易感等亚健康状态。
常见艾灸方法:督脉灸、雷火灸、艾条灸、灸盒灸、天灸、麦粒灸、隔盐灸、隔姜灸、药饼灸等。
艾灸疗程:艾灸一般每周1-2次,督脉灸10-14天一次。1-3个月为一疗程。
三伏灸注意事项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寿世保元》龚廷贤
(1)艾灸后注意局部保暖,艾灸过程中易出汗,建议灸后多饮温水。
(2)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患者不宜艾灸。
(3)艾灸接触后出现局部皮肤潮红为正常现象,可以自然消退,如果出现轻微瘙痒、灼痛感,可用含有金银花或者薄荷的牙膏涂抹在局部皮肤,也可用烫伤药水在局部涂抹。
(4)艾灸过程中可能局部温度过高,出现灼痛感时,需要即时告知医生调低温度。如果灸后局部皮肤出现水泡,建议于我科进一步治疗。
医院将于近日开展“冬病夏治暨夏季养生活动”,时间6月5日——9月底,活动期间,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三伏灸全部免挂号费。
穴位贴敷——针灸康复科:
门诊5楼B区2诊室或10诊室
(-2)
三伏灸——针灸康复科中医特色疗法中心:
门诊楼4楼E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