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身体娇嫩,对药物副作用更敏感;同时由于年龄问题,也更容易用错药。为了让儿童用药更安全,中国药学会编写了一首《儿童用药安全歌》。
儿童用药安全歌
小朋友,要记牢,生病不用大人药;
爸妈阅读说明书,用法用量要知道。
小药瓶,要收好,千万不能乱了套;
药丸不是小糖豆,一旦误食惹烦恼。
打吊针,口服药,选择哪个才更好;
能口服的不打针,根据病情来治疗。
抗生素,尽量少,病*感冒用不到;
防止滥用我有责,遵从处方解困扰。
医生嘱咐记心头,听话才是好宝宝;
合理用药保平安,全家健康乐陶陶。
尽量选择儿童专用药品和剂型。通常药物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肝脏代谢,肾脏排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由于器官功能还不完善,随意使用成人药,很容易因为用量不对等因素,引起不良后果。此外,孩子服药的依从性也是一大难题。成人的药品无论是口感还是剂型都很难满足儿童的特殊需求,而儿童专用剂型能让孩子服用起来更加方便,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父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药品说明书是安全合理用药的指导,尤其是说明书上所写的用药注意事项和药品不良反应,对儿童用药非常重要。父母需要积极承担起阅读说明书的责任。此外,家长在给孩子用药前,还应该了解药物的成分。例如,如果家中备有好几种感冒药,应将其中的成分标清楚,以免重复用药。对于孩子使用后,出现过敏症状的药物,家长应及时记录,并及时找医生、药师咨询,避免给孩子带来伤害。
药品应保存得当。有孩子的家庭保存药品至少应满足三点:一是符合说明书中药品储存的要求,避免药品变质,例如,药品一般应保存在阴凉处,部分药品需要避光或冷藏;二是内服和外用的药品要分开存放,避免误取误服;三是不要将药品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以免他们由于好奇服用,出现危险。
家长除了需要注意以上几点,还应让孩子从小了解以下知识:
选择药物应循序渐进。要告诉孩子,药是用来治病的,没病时不要乱吃。如果生病了,应先选择口服药,输液不是首选。应让孩子知道,不适当的输液不但对治疗无益,还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家长带孩子看病时,也不应主动向医生要求输液,以免孩子模仿。
抗生素不是万能药。目前仍然有不少人将抗生素当成万能药,不管什么病都吃它。我们应让孩子从小就了解到,抗生素只用于细菌引起的感染,并不是什么病都能用,如果用不对,反而可能让以后真正感染时无药可用。
处方药应严格遵医嘱用。处方药是指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所开具的药品,一定要严格遵医嘱使用,切不可根据他人的“经验”或自己对病情的判断自行修改。在医生开药时发现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问清楚。如果孩子在吃药时有疑问,也应该告诉孩子应当听医生以及说明书上的指导。
胃药、肠药别混用
“肚子不舒服”时,大家常常分不清楚到底是胃不舒服,还是肠道不适,医院就诊确定病因,就随意买来胃肠道药物,或者单纯听从他人的推荐服药,很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
首先,大家可根据主要症状,初步判断是胃还是肠的问题。如果腹部不适伴有上腹痛、恶心、呕吐、烧心、反酸、嗳气等,多是胃出了问题,如胃溃疡、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如果腹痛伴随着腹泻、腹胀,多是肠道问题,如急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慢性胃炎、胃溃疡导致的烧心、反酸可用铝碳酸镁(达喜)、硫糖铝、氢氧化铝等非处方药缓解,恶心、呕吐可用多潘立酮(吗丁啉)进行治疗。明确细菌感染所致的肠炎,可遵医嘱用抗生素治疗;有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要补充葡萄糖及电解质;有腹泻症状可用蒙脱石散(思密达)等药物。
由此可以看出,疾病不同,用药方案是完全不同的。胃药与肠病用药不能等同,不可乱用,更不可随意混用。
以铝碳酸镁片为例,它可以迅速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因此主要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但是它含有镁、铝离子,心肾功能不全者应当慎用,也不可长期服用,疗程一般不应超过7天。铝碳酸镁片如果与肠道感染时所用的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生素同时服用,会导致抗生素的作用减弱。长期使用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的药物,会造成胃内pH值升高(更偏碱性),肠道感染机会增加,还会影响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用药后症状未缓解或病情反复,应立即就诊。胃肠道不适有多种原因,单纯依赖药物只能短时间缓解症状,有可能忽视了真正的病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