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三九贴”马上就要开贴喽!
随着天气逐渐寒冷,很多季节性疾病又开始复发,尤其是因为气候寒冷引起的“痛”“咳”“喘”等慢性疾病。每年三九,也是预防一些季节性疾病的关键时节。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事半功倍。三九天是全年气温最低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一些寒性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体内阳气不足,在此时将温热药物外敷于机体特定穴位,是对人体阳气的补充与促进,可以达到振奋阳气、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驱邪外出等作用,从而减少骨病、呼吸系统疾病、胃病等虚寒性疾病的发生。
医院定于年12月21日开始“三九贴”帖敷治疗,贴敷期间可配合口服中药膏方治疗,效果更好。
其主要适应症有:
1.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等引起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
2.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间质纤维化、慢性咳嗽、反复感冒等。
3.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肠易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等。
4.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腰椎病、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变等。
5.妇产科疾病:宫寒、痛经、产后恢复、月经不调、不孕症(输卵管因素、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等原因引起)、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脱垂等。
6.小儿疾病: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厌食、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
7.五官科疾患: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
8.亚健康调理(治未病):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体虚怕风怕冷、免疫功能低下、亚健康人群等。
“三九贴”的治疗原理
冬季气候寒冷,寒邪极盛,“冬病”患者阳气更显不足,寒邪最易乘虚袭人,引发疾病,因此在三九之时选用具有辛散温通的药物在特定穴位进行贴敷,以扶正祛邪,调补阴阳,不仅能够帮助人体抵御外邪,预防疾病,而且也会对夏天三伏贴的疗效起到加强和巩固作用,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疗效。“三九”的来历
“三九”即为二十四节气“冬至”后的三个九天,在节令上为“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也是人体内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期。
“三九贴”与“三伏贴”
夏季的“三伏贴”与在寒冬推出的“三九贴”,一阴一阳,起到互补的作用,可疏通经络,调节人体脏腑功能,调和气血,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而且对于亚健康和免疫力底下的患者也有不错的疗效。“三九贴”是“三伏贴”的延续,适合冬季易犯疾病的防治。如果已经贴过“三伏贴”,最好继续贴“三九贴”以巩固疗效。“三九贴”可以加强和巩固“三伏贴”的疗效,达到延续疗效、标本兼治的效果,让“冬夏皆治”一脉相承。
年“三九贴”时间安排
一九:年12月21日——年12月29日(首贴)
二九:年12月30日——年01月07日(中贴)
三九:年01月08日——年01月16日(末贴)
“三九贴”要注意什么?
1、“三九贴”通常是“一九”“二九”“三九”(即今年12月21日、12月30日、年1月8日)期间各贴一次(必要时予以加强帖),一般成人每次可贴敷4至6小时,3岁以上儿童、老年人及体质较弱者遵医嘱适当缩短贴敷时间。“三九贴”只要每次贴敷间隔十天即可,无须挤在每“九”第一天。最好在每“九”的头三天内贴敷,效果最佳。三九贴是一个连续治疗的过程,应按疗程贴敷,连续贴敷3年疗效更佳。
2、对胶布严重过敏者、孕妇、皮肤病或皮肤有破溃伤口者、恶病质患者以及各种急性传染病、严重糖尿病和心脏疾患、发热等患者慎用此法,或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3、贴“三九”贴期间需忌食生冷、辛辣、油腻、海鲜、牛羊肉等发物,注意保暖,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影响疗效。
4、医院或科室进行贴敷。辨证取穴是重中之重,取穴是否到位影响到治疗效果的好坏。“三九贴”处方用药及穴位选择应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拟定。对患者实施“三九贴”操作的人员,应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接受过穴位贴敷技术的专业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
5、穴位敷贴治疗当天避免洗澡。因为,接受完治疗之后,全身的毛孔是张开的,此时洗澡,寒凉邪气易侵入人体,容易化痰生瘀,阻滞经络而导致病痛发生。注意保暖,敷贴当天要避免冷风直接吹到敷贴部位。
6、贴药后第一餐喝热白粥最适宜,因为白粥易消化,也最养阳气。
医院
各科室貼敷地点及联系方式
内二科:内二科住院部(住院部1部4楼)中医治疗室
-(科室)
(甘主任)
内一科:内一科住院(1部3楼)中医治疗室
咨询(陈主任)
北院综合科:新余市北院综合科
咨询(晏主任)
五官科:五官科住院部(住院部1部2楼)
咨询(张主任)
1802416(周医师)
妇产科:门诊二楼妇产科
-(科室)
儿科:门诊二楼儿科
咨询(*主任)
针灸科:针灸推拿科门诊5楼
咨询(张主任)
康复科:康复科门诊3楼
咨询(张主任)
(廖医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