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佳节,各方聚会纷涌而来,平时好好的肠胃也开始跟着“凑热闹了”,去医院做检查吃西药也不见好转,腹痛、腹泻依旧接踵而来,这该如何是好?
别着急,你可能是治错方法了。武汉国粹中医专家提醒:这也许是“肠易激综合征”在作祟。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多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
部分患者表现为一吸冷风或一喝冷饮就腹痛,一到室内暖气房就“非拉不可”的突然感觉。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常迁延难愈,患者多以20~40岁女性居多。这种“肠易激综合征”在药物治疗方面,西医暂无理想的药物,而中医治疗该病却有明显优势。
中医称肠易激综合征为“肠郁”“泄泻”“腹痛”、便秘”范畴。主要是因情志欠调致肝气郁滞、肝脾不和,从而导致肠道气化不利,传导不良。此外,饮食、劳倦、寒温均可影响病情的发展。其病位在肠,与肝脾诸脏关系密切。通常分为五大类型,需要辨证论治:
类型一:肝脾不和型。表现为肠鸣攻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或兼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细弦。痛责之于肝,泻责之于脾,病机在肝郁脾虚。故治当抑木扶土、疏肝健脾。类型二:阴虚肠燥型。表现为大便秘结与腹泻不规则交替进行,并伴有上腹部胀满不适、恶心、咽干口燥、心烦失眠、舌质红,少许白腻苔中间有裂纹、脉细数等症状。故治宜滋阴润肠兼健脾。类型三:淤阻肠络型。表现为大便溏薄,时有便秘,左下腹疼痛难解,并可扪及触痛明显的条索状包块,伴腹胀嗳气、胃口不好、舌暗红或暗淡或有淤点淤斑、苔*或白腻、脉弦涩或细涩。治宜和中缓急、活血化淤。类型四:脾虚湿盛型。表现为大便次数多,便质清晰如水样,同时伴有脐腹坠胀,腹部阵发性疼痛不适,腹部听诊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此病乃因脾虚清阳不升、湿浊留滞于肠道而致。故治宜健脾升阳化湿。类型五:脾肾阳虚型。表现为清晨即腹痛泄泻、便下清稀,消化不良,泻后则安,腰膝酸软,脘腹畏寒,形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以温补脾肾、固涩止泻。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少吃多餐,合理饮食。保持心情舒畅、遇事豁达,学会合理释放生活工作及身心压力。此外对于腹泻为主的患者应酌情限制粗纤维蔬菜和水果;而便秘为主的患者则提倡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品,以增加大便容积,缓解便秘,减轻腹痛。武汉国粹中医表示,多年临床实践和研究,以“经验方”健脾温阳方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但需要提醒患者的是症状比较严重且已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给予一些药物来缓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