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忆往昔,25载携手看今朝,星耀盛会望
TUhjnbcbe - 2021/8/20 10:30:00
什么药治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3月31日,春光正盛。第五届阿斯利康消化高峰论坛(GOALSummit)在上海召开。正值阿斯利康公司进入中国25周年,在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主任游苏宁教授主持下,大会举办了一场别具特色的25周年庆典,十余位消化领域顶尖学者忆昔谈今,对阿斯利康公司对中国消化领域发展的推动作用及与消化领域专家的精诚合作、共同成长发表感言,并与到场专家共同举行了庆典仪式。本次论坛学术内容涵盖消化领域多种疾病,分为主会场和食管疾病、幽门螺杆菌(Hp)、内镜、肠易激综合征(IBS)四个分会场,40多位中国消化领域顶尖学者,为在场多位及线上多位消化专家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

专家忆昔谈今

嘉宾致辞

陈旻湖教授

大会主席医院陈旻湖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阿斯利康公司进入中国25年来,我们对消化性疾病的认识和诊治也发生了质的改变,Hp从认识到根治,消化性溃疡从症状控制到可以根治,大大减少了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此外,近些年我们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及其他消化性疾病的认识也不断加深,这都与阿斯利康公司在中国的大力宣传推广分不开,公司在发展的同时也对中国的消化事业起到了大力推动作用。

康志清女士

阿斯利康医学事务部副总裁康志清女士表示,阿斯利康公司一直致力于研发新药、帮患者清除病患,30年前,全球第一个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洛赛克)问世,并于25年前在中国上市,之后公司继续推出了艾司奥美拉唑(耐信)的片剂和针剂。今年治疗便秘性肠易激综合征的新药利那洛肽也将在中国推出。阿斯利康一直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与专家携手为消化疾病患者的康复而不懈努力。

董莉君女士

阿斯利康消化及全产品业务部副总裁董莉君女士也指出,消化系统产品一直是阿斯利康的核心业务,希望与中国专家以及所有业内外合作伙伴共同合作,为所有中国城乡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建立更多的创新、高效的消化性疾病诊疗模式和医疗解决方案。

大会现场

主会场精要

钱家鸣教授

中国Hp流行病学调查初步结果

医院钱家鸣教授在大会演讲中分享了他们进行的全国Hp现症感染率调查的初步结果。该研究是一项以社区为基础的常见主要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调查,旨在明确我国消化系统疾病(GERD、消化性溃疡、胆石症和胆囊)和Hp感染的分布频率和流行特征,研究涵盖了全国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级别城市或农村的18~64岁常住人口。

初步结果显示,近10年,Hp在不同年龄别的患病专率有下降趋势;随年龄增加,Hp感染率有增加趋势;不同区域的Hp感染率存在差异。钱教授指出,该研究得出的Hp感染率具有全国代表性,可以为我国Hp共识意见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研究数据进行的Hp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及不同地区Hp菌株分型研究能够为我国Hp防治策略和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邹多武教授

中国视角看GERD

医院邹多武教授在报告中讨论了国内GERD流行病学、GERD诊断、食管外症状的诊治及难治性GERD的诊治。调查显示,GERD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PPI经验性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GERD初步诊断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在全国10家中心进行的一项前瞻性非干预性研究入组例患者,根据GERDQ量表评估症状缓解,研究显示,艾司奥美拉唑可以获得74.6%的4周应答率。目前GERD诊断中,如何区分GERD与非GERD患者仍需要寻找更好的方法;抗反流屏障的机制研究或可了解更多信息。

GERD还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非典型症状和食管外症状,但食管外症状评估较为困难,需要寻找更好的评估方法。夜间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积极控制夜间反流。对于难治性GERD,在优化抑酸治疗方案基础上,应寻找症状产生的原因。PPI长期使用应权衡风险及获益。

郝建宇教授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诊治——老问题,新观念

医院郝建宇教授指出,消化性溃疡仍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美国和加拿大数据显示,内镜新技术和PPI的应用使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再出血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我国NVUGIB的发病率虽略有降低,但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有效使用各种分级评分系统与新模型,可以更加准确地知道临床干预、判断患者预后。

内镜干预可以显著降低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PUB)患者的死亡风险。血管栓塞术、止血喷、OTSC系统等新技术也可以降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再出血风险。我国高危PUB患者比例高达43.4%,但其中仅25.2%接受过内镜下止血治疗,情况不容乐观。除了内镜,中国指南推荐高危患者静脉大剂量应用PPI。高危患者内镜止血后应用大剂量PPI方案(方案),较其他给药方案可以显著降低再出血风险,且具有成本效益。此外,PUB患者静脉给予PPI后,序贯口服PPI,可降低再出血发生率。

彭丽华教授

功能性胃肠病(FGID)的罗马之路

医院彭丽华教授回顾了FGID罗马标准的发展变迁,指出罗马之路也是FGID的认知之路。罗马之路分为3个阶段:年前,从年的Manning标准到年的Kruis标准,基于早期的认识研究者对FGID进行了初步总结;-年是罗马标准的探索阶段;年开始,随着罗马Ⅰ~Ⅳ的出版,罗马标准对FGID的诊断起到了规范和引领的重要作用。罗马之路启程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药物疗效研究倍增,IBS的病理生理机制也不断被认识。

彭丽华教授指出,罗马标准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进行多维度的临床分析,产生了很多药物方案。年罗马Ⅲ颁布颁布了中文版,中国医生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其适用性及将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做了很多工作。今后,中国学者也可以提供更多中国资料,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标准,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FGID罗马之路。

詹思延教授

大数据时代医疗届的新机遇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詹思延教授在演讲中解析了医疗大数据的概念及特征、基于医疗大数据的临床科研以及医疗大数据在消化领域的应用。她指出,大数据具有体量巨大、类型多样、商业价值高、处理速度快等特点。真实世界的海量数据可用于各种各样的临床研究,如疾病谱、诊治模式、依从指南的情况、疾病转归、疗效比较研究、安全性评价、合理性评价、经济学评价等。大数据已被纳入我国的国家发展规划,是临床科研的重要机遇。

可进行临床科研的大数据主要有电子病例数据仓库、医疗保险数据、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等,不同的大数据有各自特点,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信息挖掘已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大型队列是开展精准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但很多已有队列的价值并未被充分挖掘,数据的共享整合势在必行。基于此,“北大医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平台重大疾病研究中心已于去年10月正式启动。詹思延教授还分享了医疗大数据在消化领域的几项研究结果,令与会专家深受启迪。

分会场概览

内镜分会场:

荟萃前沿内镜技术,助力围手术期高效管理

消化内镜技术一直是近年来消化领域进展最大、最快、最明显的领域,内镜分会场不仅覆盖了POEM、ESD、ERCP、超声内镜等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也包涵了内镜围手术期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满足了不同领域专家多层次、多维度的需求。

IBS分会场:

解读最新数据,探讨热点话题

几位专家在报告中解析了IBS的诊治状况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探讨了FGID和IBS的综合管理策略,并解析了便秘指南和菌群在肠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专家们的精彩演讲令人受益匪浅。

食管疾病分会场:

聚焦精准诊治,

1
查看完整版本: 忆往昔,25载携手看今朝,星耀盛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