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经常焦虑恐惧,为什么秘密或许就藏在肠道
TUhjnbcbe - 2022/10/26 1:10:00

导语:肠—脑轴效应是指大脑和肠道之间双向交流的系统,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肠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越来越得重视,研究也是越来越多。而肠道中微生物在这场相互作用起到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肠—脑轴能够参与很多中胃肠道疾病,例如最常见的肠易激综合症、功能性胃肠道疾病。

随着社会高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在科技的支持下生活也是越来越便捷。但与此同时,人们的焦虑感也越来越大。

根据年美国心理协会就做过一项心理调查,发现有接近40%的成年人比以往更加焦虑。

而大脑是主导情绪的器官,因此在以前的时候很多研究者都把研究中心放在大脑神经上,但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好的进展。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幕后主使”其实是肠道以及微生物,从我们出生时肠道中就寄生者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被称为是消化道微生物群。

最新研究发现,微生物群不仅和焦虑、恐惧有关,甚至可以反其道而行利用它来治疗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01微生物群和焦虑之间的关系

我们肠道中生存着数十亿的细菌,在这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数十亿细菌有好、有坏,但是不需过于担心,两者之间属于动态平衡,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什么疾病。

数十亿的细菌通过吃进去的食物作为养料,并对其进行发酵生产出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比如把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脂肪酸、某些必需的氨基酸等,而某些氨基酸可以分解为5-羟色氨酸。

脂肪酸在神经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5-羟色氨酸可以催化血清素的产生,一切复杂的反应是维持肠道的良好运转基础。但是压力的存在会导致运转失去平衡,人处于高压之下。

在这种情况下,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轴会被激活,再加上其他的反应,肠道渗透性就会增加,从而导致*素渗透到血液中,人体炎症反应就会被激发并传输到大脑。研究表明:压力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焦虑。

还有很多研究,也显示除了肠道和大脑具有不一般的关系。事实也确实如此。

根据爱尔兰科克大学的实验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肠道菌群种类要比正常人群低很多。日本和中国的多项研究也发现微生物的差异对应着焦虑、抑郁等不同的心理疾病。

这些研究无不指向一个现象,那便是肠道会参与和调控人们的情绪,而这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肠—脑轴效应”

02每一个人的微生物群由什么决定的?

出生的那一刻起,通过顺产的宝宝暴露在阴道微生物群里,宝宝体内的微生物群就会出现。

而经过剖腹产的宝宝,则会通过其他方式来接触到微生物群,这是两者之前最大的区别,在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存在,那么微生物群对我们的影响可以长达一生。

03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肠道微生物群?

宝宝的哺乳方式

母乳喂养和配方奶是主流的喂养方式,各有好处和适用范围,但是母乳喂养是最好的喂养方式,没有之一。而母乳中除了所含婴儿所需的营养物质,其中还包括了对婴儿有益的微生物,进入婴儿体内寄宿并大量繁殖,很多研究都说母乳喂养更加有利于宝宝日后的心健康。

社交人际关系

我们生活在有菌世界,每个人身上都生活着大量的细菌,那么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就可能实现微生物之间的交换,其中包括好的或者坏的。另外有数据显示,在宝宝小时候增加孩子的人际交往范围,那么宝宝体内有益微生物群的形成也会更好。

户外活动

土壤中生存着大量微生物,而这些微生物能够对宝宝的心理健康起到预防作用。有数据显示,接触的土壤越少,体内的微生物群就越低。当然不是让大家去“吃土”或者玩泥巴,而是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出门活动,而且还能有效预防近视。

抗生素的使用

宝宝抵抗力差,生病是难免的,有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选择自行购买药物给宝宝服用,抗生素确实可以杀死有害细菌,但同时有益细菌也不能避免,不是专业医生无法清楚了解抗生素的利弊。很多研究显示,滥用抗生素可能会降低宝宝的机体免疫反应,对微生物群的生存也有影响。

卫生习惯

宝宝的行为需要家长去引导,那么好的习惯从小就应该培养,比如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等等,尤其夏季气温高食物很容易就会变质、腐烂。这些行为都能有效抵御有害菌的入侵,反之就可能让有害菌有机可趁,在肠道中寄宿减少有益菌的活性,影响肠道环境甚至诱发疾病。

04肠-脑轴效应能应用到哪些方面?

很多可能会作为神经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在精神心理障碍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先来看一个案例:

有一个女患者的性格十分敏感、爱哭,尤其怕热,本以为这样的性格是天生的,但经过医生的专业治疗和引导后,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小时候的她因为家长穿的太多,不会言语表达的她只能用哭闹来反抗,这是小时候就造成的心理创伤,也就影响了她成年的性格和精神活动。

这样的精神障碍可以试着调节肠道环境去治疗,比如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服用益生元、益生菌等来调整肠道环境,从而改变患者的精神活动。但也不能将希望完全寄语在这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长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结语:通过本文,我们了解到情绪的异常也可能和肠道菌群有关,对于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可以换一个干预方向来进行治疗。而这样的现象也告诉我们一件事,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能只满足孩子的衣食住行,也要多关心心理和情感需求,心理、生理双重滋养会更好。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常焦虑恐惧,为什么秘密或许就藏在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