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好时胃就不舒服,这在中医门诊是常见的病症,大多数见于女性朋友,也是中医上所讲的情志致病,为朋友们浅谈如下。
一、在我国古代对情志致病,就有很多文献记载:
《*帝内经》曰:“肝为刚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在志为怒,怒伤肝。”
《医醇賸义》中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于何有?”
《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以上文献足以看出,情志致病可以引起脾胃不适。肝为刚脏,为将*之官,风木之脏,其性刚烈,喜调达而恶抑郁,其气易亢易逆。由于经常生气,怒伤肝,或者由于生活与工作不遂,心情抑郁,肝喜调达而恶抑郁,必肝之疏泄气机(气的升降运动)异常。肝主疏泄脾胃之气机,肝疏泄脾胃气机异常,脾气不得升,胃气不得降,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就会气机壅塞,形成脾胃气滞,脾胃功能就会失调,出现脘腹胀满胀痛,时有恶心(胃气上逆),或腹泻(脾不升清),脾不能运化(吸收营养)食物精微物质,胃不能腐熟水谷,就会不想吃饭,一吃就饱。如脾胃气机郁滞日久,就会气郁化热,出现肝胃郁热,出现脘腹(胃内)灼热,胃气上逆,出现反酸、呃逆之症,嗳气频作,叹息舒服。若肝胃郁热日久,热迫血旺行,出现胃内出血,热与血互结,出现胃部刺痛,疼痛较剧烈。
五行相克理论:肝属木,脾胃属土,木(肝)克土(脾胃)。当情志不遂,出现抑郁气滞的时候,横犯脾胃,是木(肝)过于克制土(脾胃),也就是相乘,木乘土,从而出现由肝郁引起的脾胃各种症状。这也是《金匮要略》中提到的:“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
二、病因病机:由于生气或者生活压力增大,心情抑郁,怒伤肝,肝恶抑郁,引起肝郁气滞,肝郁横犯脾胃,脾胃气机壅滞,引起脘腹胀满,嗳气频作,反酸烧心等一系列的症状。
二、主要症状:脘腹胀满、攻撑作胀、嗳腐吞酸、嗳气频作、胃脘胀痛、呃逆、不思饮食、食后坠胀、时有腹泻肠鸣,矢气频作、脾气急躁、两胁作痛、口苦咽干、乳房胀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三、治则:疏肝健脾,理气和胃
四、一般临床上常见两种证型:
1、肝郁脾虚:
主症:脾气急躁,脘腹胀满,食后加重,不思饮食,一吃就饱,时有腹泻,身体消瘦,面色萎*,舌淡白苔薄白,左关(肝脉)脉弦,右关(脾胃脉)脉弱。
治则:疏肝健脾
方药:逍遥散加减
中成药:疏肝健胃丸、逍遥丸、加味逍遥丸、丹栀逍遥丸、柴胡疏肝丸、木香顺气丸、气滞胃痛胶囊等。
2、肝郁乘脾:相当于西医肠易激综合症。
主症:生气、着急后或者惊吓后,出现腹痛肠鸣,需要立即上厕所,大便稀,泻后痛减,一天有时四至五次,甚至更多,平时也可正常,饮食如常,日久消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抑肝扶脾,调中止泻
方药:痛泻要方加减
中成药:痛泻宁颗粒
五、养生注意事项:
1、保持心情舒畅:少生气,少有工作与生活压力,以免形成肝郁气滞,横犯脾胃,引起脾胃不适。
2、多交流,多沟通:若有心事,多与朋友沟通,要讲出来,少闷在心里,抑郁引起肝郁,横犯脾胃,脾胃不适。
3、若有生气引起脾胃不适,要及时调理:以免加重病情,形成慢性,缠绵难愈。
4、平时多锻炼身体:脾主四肢与肌肉,平时多锻炼身体,四肢强壮,脾胃就好,就是一般生气,也不至于过度克制脾胃,脾胃症状会轻,或者不出现。
以上对于情绪不好胃就不舒服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调理以及养生作以浅谈,希望能帮助到朋友们,祝朋友们心平气和,胃口杠杠好,吃嘛嘛嘛香!
(温馨提示:文中方药仅供学习与交流,切勿自行抓药,责任自负,若喜欢中医科普与养生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