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10日,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乳糜泻患病率调查与胶囊内镜的应用价值研究项目方案研讨会在美丽的羊城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由医院主办,北京华亘安邦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全国各地共有20医院参与此项目。
会议期间讨论氛围热烈,其中陈旻湖教授、吕宾教授、邹多武教授、郝建宇教授等专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建议。
会议现场
研究背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以下简称为“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目前诊断主要依据罗马IV标准。IBS全球患病率高达11.2%,我国患病率约为6.5%。诊断IBS前需要排除器质性疾病,根据临床经验可借助内镜检查、血清学检查等方法将IBS与某些临床症状相似的器质性疾病进行区分。
乳糜泻
乳糜泻的临床表现有时难以与IBS区分。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目前全球乳糜泻患病率约为0.7%,亚洲地区患病率0.6%。而乳糜泻相关抗体血清学阳性的全球患病率为1.4%,亚洲地区为1.6%。
来自我国的一个单中心前瞻性研究采用血清及内镜活检作为乳糜泻确诊方法,发现占2.85%的腹泻型IBS患者符合乳糜泻病理诊断,进行无麸质饮食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因此,临床中存在乳糜泻误诊为IBS的可能性,有必要结合多种手段对两种疾病进行鉴别。
胶囊内镜的应用价值
临床工作中,一般经胃镜、腹部B超及其他相关检查后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即确诊为IBS,但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尤其对小肠疾病的漏诊。
华亘MiroCam胶囊内窥镜系统具备最小尺寸,最长工作时间,°视野广角,每秒拍摄3张等特点,尤其适合用于小肠疾病检查以及全消化道筛查。
胶囊内镜自口吞入,主要检查小肠,进一步排除器质性病变。IBS患者小肠器质性病变发生率约10-20%,多项研究表明,经常规内镜检查未能发现的病变,进一步行胶囊内镜检查,会有不同的收获,且胶囊内镜联合结肠镜检查可以显著提高肠道器质性病变的检出率。
胶囊内镜的动力来源于肠道蠕动,因此胶囊内镜还可客观评价IBS患者肠道运动。
对于IBS治疗效果的评价,通过胶囊内镜检查,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胶囊内镜的小肠通过时间(SBTT),相较于以往的方法更便于评价IBS患者治疗前后小肠运动功能的改变。
MiroCam胶囊式内窥镜
研究目的通过胶囊内镜观察小肠黏膜,评估IBS患者中小肠器质性病变的检出率。并探讨使用胶囊内镜客观评价肠道动力的有效性。通过血清学指标和内镜活检病理指标作为诊断标准。同时调查IBS患者的饮食习惯、症状特点,分析乳糜泻患病的相关因素。
方案讨论胶囊滞留问题
陈旻湖教授陈旻湖教授指出:
CD、小肠肿瘤、NSAIDs相关性肠病、腹部手术史及放射性肠炎等是胶囊内镜滞留的高危因素。
发生胶囊滞留的患者通常是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因此也起到了疾病定位的作用。在进行下一步滞留的同时可取出胶囊,正常的健康人群中,胶囊内镜的滞留率是非常低的,且有研究表明胶囊的滞留与其体积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而MiroCam胶囊是目前市场上尺寸最小的胶囊,与体积较大的国产胶囊或其他胶囊相比,发生滞留的概率更低。但在做之前,也应该留意可能会发生胶囊滞留的患者。
统一标准,减少入组差异
对于题目中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邹多武教授和各位专家讨论了是否需要进一步定义为“腹泻型”。
也有专家提出,内镜下发现什么样的病变应该定义为器质性病变,是否应该有一个标准,在方案中需进一步写明,这样更能减少多中心研究因个人主观因素造成的入组差异。
邹多武教授
项目质控,保证数据质量
由于是多中心的研究,专家们讨论了如何做好项目的质控,保证项目实验数据收集的可靠性。
为此,患者的血清、活检黏膜的读片和胶囊内镜的记录数据阅片将收集到组长单位统一执行。
分中心的临床监察,将指派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跟进,项目中多种调查问卷的填写会有专人跟进指导患者正确的填写,保证问卷回收的质量。
会议落幕在场专家讨论热烈,为方案的细节完善提供了诸多宝贵意见,肖英莲主任将综合各位意见完善方案并下发确认形成最终方案,以启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乳糜泻患病率调查与胶囊内镜应用价值研究项目。
该研究项目中,华亘MiroCam胶囊内镜以其独家的人体通信技术、尺寸最小、工作时间最长等优势有幸成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排除器质性病变的重要研究工具,可降低误诊率,进一步推广到临床中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应用,有助于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诊断,服务广大的临床患者,为健康中国助力!
华亘控股中国呼气试验领航者
来源:胃肠无忧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健康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别忘了动动手指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您的朋友圈!也可以在文末点一点“在看”,和更多朋友分享你的观点哟~
欢迎向我们投稿或推荐优秀文章,将优秀文章与更多的同行分享、交流。
联系张先生(